雪橇世锦赛激战正酣,德国队包揽双人项目金牌,中国队创历史最佳战绩
2025年国际雪橇联合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的爱游戏官方入口世界锦标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备受瞩目的双人雪橇项目中,德国组合托比亚斯·文德尔和托比亚斯·阿尔特延续了冬奥会的强势表现,以0.12秒的优势力压奥地利东道主选手,成功卫冕,中国雪橇队表现亮眼,黄叶波/彭俊越组合以第6名的成绩刷新了中国队在世锦赛双人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注入强心剂。
德国“双托”组合展现统治力
作为雪橇运动的传统强国,德国队在本次世锦赛中展现出极强的技术稳定性,文德尔和阿尔特在首轮滑行中便以39.85秒的成绩领跑,尽管第二轮奥地利组合洛伦茨·科勒/托马斯·施托伊在弯道加速环节一度逼近,但德国队凭借最后一程的完美控橇锁定胜局,赛后,文德尔表示:“这条赛道弯道技术难度很高,但我们赛前针对冰面状态做了充分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爱游戏中国,德国队在本届赛事中已包揽女子单人、双人及男子单人项目金牌,再次证明其在雪橇领域的“霸主”地位,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官员马克·韦伯评价:“德国选手对器材的精细调校和弯道重心控制近乎教科书级别。”
中国队突破:从“参与”到“竞争”
中国雪橇队此次的表现成为亚洲媒体的焦点,黄叶波/彭俊越组合在首轮滑行中位列第8,但第二轮以40.21秒的成绩实现逆袭,最终排名第6,超越平昌冬奥会第9名的纪录,教练组透露,团队在起跑阶段专门引入德国外教指导,起推速度已接近欧洲一线水平,彭俊越赛后坦言:“我们与顶尖选手的差距正在缩小,尤其在弯道离心力控制上有了新突破。”
中国女子选手王沛宣在单人项目中位列第11名,同样创造个人世锦赛最佳成绩,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颖川表示:“雪橇项目过去五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逐步实现从‘打基础’到‘争积分’的转型。”
赛道与科技:竞技背后的关键因素
因斯布鲁克赛道以高速弯道和连续“S”形组合著称,平均时速超过130公里,对选手的爆发力和心理素质提出极高要求,本届赛事中,多支队伍启用新型碳纤维雪橇,其重量较传统器材减轻15%,但国际雪橇联合会规定,所有器材必须通过严格的动态平衡测试以避免技术垄断。
科技手段也成为训练的重要辅助,中国队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赛道,运动员在非冰期可通过沉浸式训练熟悉弯道节奏,德国队则开发了实时数据反馈系统,在滑行过程中监测橇刃与冰面的摩擦系数。

展望米兰冬奥会
随着世锦赛接近尾声,各队已将目光投向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意大利作为下届东道主,此次在团体接力赛中摘银,展现出主场备战的野心,美国队因男子单人项目失误仅列第7,主教练直言需“重新评估选材机制”。
对于中国队而言,下一步将重点提升滑行全程的稳定性,李颖川透露:“我们计划在内蒙古新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冰橇赛道,解决训练场地不足的瓶颈。”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也表示,雪橇运动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强,“更多非传统国家开始投入资源,这对项目发展至关重要”。
本届世锦赛的精彩角逐不仅为观众呈现了速度与技术的极致对抗,更标志着雪橇运动进入多元竞争的新时代,随着科技与训练理念的革新,这项起源于19世纪的冬季项目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